| [1] | 
																					徐玉金, 王喜和, 李平扬, 李玉磊, 李德尧, 吴蕴洋, 孙权, 葛丽丽, 赵曦阳. 膨大剂处理对樟子松种实性状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22, 42(5): 762-771. | 
																				
																																																																																																																																																
																					| [2] | 
																					王续富, 郝龙飞, 郝嘉鑫, 郝文颖, 包会嘎, 白淑兰. 模拟氮沉降和不同外生菌根真菌侵染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21, 41(1): 138-144. | 
																				
																																																																																																																																																
																					| [3] | 
																					李嘉琪, 韩喜东, 马盈慧, 李月季, 王立祥, 韩喜田, 刘志, 李海民, 赵曦阳. 樟子松无性系生长性状与结实量变异研究[J]. 植物研究, 2020, 40(2): 217-223. | 
																				
																																																																																																																																																
																					| [4] | 
																					赵敏, 郝文颖, 宁心哲, 郝龙飞, 闫海霞, 牟亚男, 白淑兰. 红花尔基樟子松优良抗旱菌树组合的筛选[J]. 植物研究, 2020, 40(1): 133-140. | 
																				
																																																																																																																																																
																					| [5] | 
																					张力凡, 薛煜, 王岩, 杨光鑫, 杨光, 邸雪颖. 樟子松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 39(3): 458-465. | 
																				
																																																																																																																																																
																					| [6] | 
																					张强;董利虎;李凤日. 红松人工林树冠大小与果实产量关系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5, 35(3): 443-449. | 
																				
																																																																																																																																																
																					| [7] | 
																					李娜;孙涛;毛子军*. 长期极端高温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生物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 植物研究, 2014, 34(2): 212-218. | 
																				
																																																																																																																																																
																					| [8] | 
																					刘兆刚;舒 扬;李凤日. 樟子松人工林一级枝条基径和枝长模型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08, 28(2): 244-248. | 
																				
																																																																																																																																																
																					| [9] | 
																					田成玉;李春英;赵春建;祖元刚*. 樟子松受精作用和原胚的选择[J]. 植物研究, 2007, 27(1): 34-37. | 
																				
																																																																																																																																																
																					| [10] | 
																					田成玉;赵春建;李春英;祖元刚*. 樟子松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形成过程[J]. 植物研究, 2006, 26(6): 672-675. | 
																				
																																																																																																																																																
																					| [11] | 
																					肖 锐;李凤日;刘兆刚. 樟子松人工林分枝结构的分析[J]. 植物研究, 2006, 26(4): 490-496. | 
																				
																																																																																																																																																
																					| [12] | 
																					刘兆刚, 刘继明, 李凤日, 刘艳艳.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结构的分形分析[J]. 植物研究, 2005, 25(4): 465-470. | 
																				
																																																																																																																																																
																					| [13] | 
																					姚成滨, 沈海龙, 刘继生, 符洪宇, 胡海东. 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济生产力[J]. 植物研究, 2003, 23(3): 375-384. | 
																				
																																																																																																																																																
																					| [14] | 
																					满秀玲, 曹积服, 姚玉君. 过氧化物同工酶在樟子松种源区划上的应用[J]. 植物研究, 1998, 18(1): 83-89. | 
																				
																																																																																																																																																
																					| [15] | 
																					潘学仁, 随超, 田迺千, 王会军, 贾天和. 樟子松松针锈病菌-鞘锈菌的种及专化型[J]. 植物研究, 1993, 13(3): 294-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