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里有面”,教育党员有体系
坚持开展“三个一”支部活动,即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一次主题党课教育、每年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主题教育读书班集中学、主题党日活动感悟学等方式,发挥班子成员“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自学”与专家“讲学”作用,切实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政治能力和思想水平。2023年度,开展各类集中学习活动83次;支委和班子成员讲党课7次,聆听校领导党课2次;为党员干部购置《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习近平著作选读》等8本学习书籍,强化党员干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好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共建支部开展党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联学共建活动4次。2024年度,开展各类学习活动75次,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党员干部购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论教育》等学习书籍,与共建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联学共建活动3次。
二、“有言有行”,管理党员有抓手
坚持“三关”并举,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把好党员“入口关”。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谈心谈话、党员评议、群众评议,真实反映申请人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保证党员发展质量。2023年,1名预备党员转正,截至目前,支部已实现全体教职工均为中共正式党员。二是把好党员“培训关”。积极探索量化考核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党员培训机制,把世情、国情、省情、校情教育培训纳入党建工作日常,选派党员干部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会议、研讨和培训29人次;选派1名干部到黑龙江省教育厅进行挂职锻炼,选拔1人赴新加坡参加留学基金委组织的培训,提高行政能力和职业素养。组织申报课题《党的二十大战略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机制研究》获批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类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究课题)。2024年度,选派党员干部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会议、研讨和培训16人次,选拔1人赴新加坡参加留学基金委组织的培训。三是把好党员“管理关”。通过参观保密基地、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等形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加强对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和表彰,2023年度,支部评选出2名优秀共产党员,其中1人获评2021-2023年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发挥正面典型的引领作用;通过谈话提醒、组织生活会,自检自查等方式,充分发挥学院纪检委员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有棱有角”,监督党员有方法
严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层级传导,使“咬耳扯袖”在党员之间成为常态。支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反面案例警示作用,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全体党员,引导大家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支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实施细则》《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实施细则》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实施细则》,对照支部和纪检委员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对学院重点领域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对关键岗位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提示提醒谈话,提高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23年5月19日,学校巡察组向我院反馈巡察意见后,支部分别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巡察整改落实专题会议,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察整改方案,研究制定整改措施117项,明确了整改任务清单、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及责任分工,全面启动巡察整改落实工作。在推进巡察整改工作过程中,支部坚持将巡视、巡察整改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多次召开班子会、支委会、全体党员大会、全体教职工大会等各层级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和教师对于巡察整改工作的参与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整改措施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在推进巡察整改工作过程中,坚持将巡视、巡察整改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主持召开班子会、支委会、党员大会等各类会议,通报巡察整改工作进展,提高全体党员对巡察整改工作的参与度。将民主生活会检视问题、巡视巡察反馈问题一体整改,统筹推进,确保巡察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四、“有章有法”,组织师生有实招
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领带动师生投入中心工作,通过“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建立国际教育服务龙江发展的合作模式和联动机制,在联系党员群众、赋能乡村振兴和联合其他高校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师生,带动朋辈,引领行业积极投身地方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一是牵头组织成立全国农林高校国际教育联盟,搭建专家学者和来华留学生交流合作平台,发挥资源共享、信息集聚、优势互补效应,助力农林高校国际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召开第八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留学生论坛,为国内林业相关高校留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三是与黑龙江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和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共建国际学生龙江教育实践基地,聘请7人作为国际学生研学导师,为留学生实践教学提供重要支持。
五、“有声有色”,宣传师生有成效
聚焦党建业务“一融双高”,创新国际传播范式。一是将党的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效能,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国际教育品牌。中国教育报头版以《在东林相聚去世界发光》为题目的专题报道,支部党员教师采写的《这十年,他把中文班开到了家乡越南》等系列通讯,在新华社、神州学人等权威平台形成矩阵式传播;二是搭建融合媒体平台,主动发掘留学生典型事迹,与主流媒体持续互动,提升传播质效。俄罗斯籍留学生魏谢尼应香坊区政府邀请参加《香坊真香•香拥世界》推介活动,向世界介绍龙江向北开放地缘优势及便捷交通;俄罗斯籍留学生安娜在哈洽会期间化身特约记者带领全球观众走进哈洽会主会场;英国籍留学生纳森接受央视国际在线视频报道,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助力展示龙江国际教育成果;三是开展“我为龙江代言”系列活动,近百名留学生代言活动20余场次,代言内容涵盖向北开放、经济、教育、绿色发展、对外合作交流、文化旅游等方面,助力龙江国际形象传播、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相关新闻经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新华社、央广网、东北网、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媒体报道转载,产生广泛影响。
六、“有情有感”,凝聚师生有作为
聚力党建引领师生凝聚,推进整体效能提升。一是推动教师党建工作与留学生国情教育相融合。打造“读懂中国红,聚焦两山绿”留学生国情教育品牌,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入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体系,以“一红一绿”两条主线为抓手,开展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导向的“感知中国”文化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党旗红引领东林绿”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项目连续4年获基金委批准。帽儿山实验林场获评为2024年度“感知中国”实践基地,3个作品入选2024年“感知中国”微课程。二是积极开展支部联学共建活动,与共建支部联合开展观影活动、知识竞赛等主题党日活动。三是持续服务龙江,反哺社会。组织留学生爱心支教队伍,为泰来县三中中小学生开展“国际课程”进课堂活动;留学生踊跃参加2024年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中俄文化艺术季等活动,主动承担中俄博览会、亚冬会等志愿服务工作。
七、“有己有人”,服务师生有举措
通过扩大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体系建设辐射力,开展中外师生扶贫支教、助林助农活动,提高留学生教育政治与社会效益,助力龙江教育国际化快发展。一是组织学院教师开展省内外兄弟院校调研近20次(其中省内5所,省外14所),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研究助力龙江教育振兴、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新思路新举措。二是优化留学生就业环境,通过带领留学生参加就业供需洽谈会、举办就业专题讲座等形式拓宽留学生就业渠道,助力龙江国际化人才储备;与省内外事部门、联盟高校就业处、人事处、国合处等部门探讨优秀留学毕业生就业龙江工作,搭建留学生龙江创业服务平台,向世界和海外人才推介龙江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优秀国际人才落户龙江,服务龙江建设发展。三是积极构建留学生帮扶体系,助力学校师生抗击复杂国际形势叠加疫情带来的学业推进困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心关爱因战争、健康等因素不能正常开展学业的学生,建立二级心理咨询站,为师生提供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