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教育方式,党员教育入心入脑
党支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形式,经常性开展线上线下研讨交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切实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支部成员积极分享学习心得,碰撞思想火花;参加党纪知识竞赛答题,以赛促学,激发支部全体党员学习热情,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践行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以自学、集中学习、研讨、朗诵原文、观看微课堂及相关视频、答题反馈、心得分享等多种形式完成理论学习,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三全警示教育”等主题实践,使学习入心入脑,规范行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
在工作推进中,党支部紧密围绕支部基础工作,规范党员发展流程,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2024年发展一名教工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考察,2025年4月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成绩合格;紧扣学科教学科研中心任务,为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全力服务学院整体“双一流”建设。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员政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细化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履行基层党支部职责,开展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活动,不断提升支部党建工作质量。组委刘焕臻同志代表支部书记参加龙江高校党建大讲堂(第五期)专题网络培训(党务工作者)。支部获东北林业大学“2021-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林学院2023-2024年度先进基层党支部;支委王超同志被评选为东北林业大学“2021-2023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支委刘焕臻同志获林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支委李爽同志、支委刘大伟同志、曲冠证同志、黄海娇同志获林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至2024年党支部连续4年获评林学院“标兵党支部”。
三、严守组织纪律,锤炼工作作风
党支部从学科和国重室工作实际入手,切实加强党员教师的政治学习,相继出台系列制度,通过夯实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严守师德红线,管过程的一票否决制,在一流课程申报、职称评聘等工作都需要基层党组织或者学院党委进行考查并出具考核意见。支部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支部书记以“与时俱进学党纪,坚定不移守底线”为题目讲党课,支部成员金辛副院长以“学习解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题讲党课,专门开展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相关制度文件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组织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纪录片。通过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坚持党建引领,中心工作成效显著
支部组织师生开展教育思想与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结合学院凝练的院训及林学精神,按照学院党委党建品牌工作思路的“红绿”两条主线做好支部特色发展建设。“红”即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绿”则立足林业特色,推动绿色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具有林学元素、林业特点、国重室特色的支部“党建+”发展模式,“党建+育人”硕果累累,不断取得育人新成果;“党建+科研”引领行业突破,党员带头勇挑科研重担,助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林业事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党建+服务地方”满足地方需求,党员冲锋在前,服务区域行业发展;“党建+外联”搭台建桥,全面促进中心工作开展。
1.“党建+育人”。支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秉承“以林育人、兴林担当”将林学精神薪火相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实施“林人才”党建培育工程。围绕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方向核心课程《林木育种学》《林木遗传学》,组建本科课程团队2个,集中教学优势,科研教学“一融双高”双促进。谋划新建本科专业“生物育种科学”,并已进行了多次论证。党建引领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本科核心课程《林木育种学》2024年度获批黑龙江省第四批课程思政团队建设项目,依托本课程的“多元融合·动态评价:林木育种学混合式教学考核改革实践”获校级考核方法改革优秀案例;《林木育种学实习》获批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2024年度指导22名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其中14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57名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其中15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46名本科生顺利毕业生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学士学位,其中6名同学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举办2024-2025年度研究生、博士后学术论坛(“育才讲堂”之一)。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10个研究组分别推选了1名硕士研究生和9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就各自的课题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报,评审专家共评议,优秀报告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研究生闫惠玲、宋润先推荐为2023届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2023年新增全职博士后6人,2024年新增全职博士后2人。
2.“党建+科研”。党支部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依托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面服务国家需求,实施“林科技”党建助推工程。支部成员持续开展“林科技”创新,并释放科技成果产业化巨大潜力,研究成果服务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第十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中,3项科技成果获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十四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获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彩叶桦新品种创制关键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落叶松人工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新增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子课题1项、任务4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1项、子课题2项、任务4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新增发表SCI收录文章百余篇,包括多篇高层次高水平研究论文。支部书记、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李伟教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4年至今组织“龙江林学论坛”(“育才讲堂”之一)第53期至65期,为师生增加前沿科学技术的交流机会。实验室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元素分析室”被评为“2024年度东北林业大学星级安全实验室”。协助学校学院承担第八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四个分会场的筹备和保障。
3.“党建+服务地方”。秉承“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林木优质新品种,为我国现代林木育种的发展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受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委托,面向省内各市(地)、县(市、区)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开展题为“全国林草种苗质量抽检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的视频培训,为切实提升我省造林绿化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规范造林苗木质量管理贡献智慧与力量。接待伊春市金山屯林业局、甘肃沙林中心、黑龙江省新农科本科高校青年教师研修班、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相关工作人员参观调研。李春明等同志多次到省内及内蒙多地开展果园营建技术培训,并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李春明、范海娟等同志开展年度种苗检测工作,并进行种苗培育及管理技术培训。党支部“供良种、传技术、穿红线、助发展——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党建助推地方合作与服务”入选全省高校基层党建服务龙江振兴发展案例。
4.“党建+外联”。接待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滨海国立农业技术大学、俄罗斯有机农业联盟、“一带一路”国家林业碳汇管理研修班、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等相关人员参观调研。新增共建支部6个。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红旗下的育种人”系列特色活动,体现红色引领下的促科研团队绿色发展。
五、线上线下融合,创建党建品牌
利用现代数字化时代优势,打造“线下+线上”两条线并行的宣传阵地,积极建设高质量党建品牌。利用微信、企业微信、校园网、国重室网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和主流媒体,及时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和政策,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发布新闻和视频宣传支部党建工作活动,党建成效,宣传先进模范典型事迹。在线下,依托东北林业大学林科楼12楼的“双带头人”党建工作室,及党建宣传长廊,宣传支部工作方针、支部工作亮点、支部取得成绩、先锋模板典型等,打造高质量的交流和宣传效果。组织观看“党的二十大”直播、“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主题的政治学习活动。通过全方位学习,提升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工商管理支部活动品牌化。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每年开展多次“青绿行动”科普活动,主题包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系列科普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科技创新赋能共建美丽中国”、“植物的学名是唯一的吗?”、“党建+科普开启青少年科学之旅、点亮科技梦想夜探森林”、“一叶知秋——亲近大自然,微观小视界”、“助推林业发展,守护种质资源科普“知林”进行时”等,接待近700人次。录制主题为党建引领科普“青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科普青绿科学之旅——科技创新赋能共建美丽中国等科普宣传视频多个,扩大“青绿行动”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提高支部科普宣传力度。制作科普活动特色文创印章5个,为“党建+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六、坚定理想信念,思政全面融入
支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以“凝聚师生”为目标,坚持将思政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中心工作,在坚定师生理想信念、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本科核心课程《林木育种学》2024年度获批黑龙江省第四批课程思政团队建设项目,《林木育种学实习》获批黑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构建“师生共同体”实践平台,通过“教师+学生”联动机制,开展各类促进师生深入交流活动,促进师生思想、情感和业务同向同行。依托学院“林苑画廊”,支部“育才讲堂”等校园文化品牌,邀请时代楷模、行业先锋进校宣讲,用鲜活故事激发师生使命感、职业荣誉感和向心力。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思政+”融合模式,以更创新的形式凝聚师生力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七、倾听师生心声,切实解决师生需求
支部开展多项志愿服务,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设立茶歇间,为师生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制作常用大型仪器的操作及实验室安全指导;为研究生提供物品存放柜,目前已经购置256个;设置研究生流动工位,同时制定了相关使用规定。结合国重室研究生论坛,开展研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参观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增强专业认同;“简”入佳境百“历”挑一,简历指导专题活动,助力提升就业率。
仪器共享平台举办高分辨数字切片扫描成像系统、蔡司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检测系统(Cytation5M)、“高分辨数字切片扫描成像系统(Aperio Versa8)”等培训。提升我校大型仪器的科技支撑水平和开放共享效果,促进师生对仪器设备的安全规范使用,助力各科研团队开展高水平研究从而更好地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