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A 邓斌胜 %A 蒋昌杰 %A 刘晟源 %A 覃冬梅 %A 招礼军 %A 朱栗琼 %T 6种野生金花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D 2021 %R 10.7525/j.issn.1673-5102.2021.06.001 %J 植物研究 %P 841-850 %V 41 %N 6 %X
为了探究金花茶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差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野生金花茶成熟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①6种金花茶的叶表皮由表皮细气孔器组成,气孔随机分布在远轴面,每个气孔都具有3个大小不等的副卫细胞,属环列型气孔;不同种类金花茶的气孔长度、宽度、密度、指数和上、下表皮细胞密度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表皮性状聚类分析表明,毛籽金花茶和弄岗金花茶聚为一类,其余4个物种单独聚为一类;表皮细胞平周壁与细胞壁位置、覆盖于表皮细胞之上的角质层和蜡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位置、气孔外拱盖表面及内缘形态、气孔外拱盖外缘角质膜等微形态特征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③6种金花茶的叶表皮细胞上普遍具有丝状或链状蜡质饰纹,可作为金花茶组植物栽培种与野生种分类的重要依据。④从气孔分布位置、角质层和蜡质层存在、较厚的表皮细胞壁、具有下陷的气孔等特征,可以推断出野生金花茶对当地偏干旱的喀斯特生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U https://bbr.nefu.edu.cn/CN/10.7525/j.issn.1673-5102.2021.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