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A 石福孙 %A 王丽华 %A 徐波 %A 杨子松 %T 海拔对暗紫贝母物候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D 2021 %R 10.7525/j.issn.1673-5102.2021.05.004 %J 植物研究 %P 666-674 %V 41 %N 5 %X

为探究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在不同海拔的人工种植成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减缓产量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在5个海拔(1 174、1 784、2 371、3 076和3 413 m)开展了野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后,“一匹叶”阶段暗紫贝母萌芽期和展叶期随海拔降低显著提前(P<0.05);枯萎期随海拔降低显著提前(P<0.05),但高海拔地区(3 076和3 413 m)枯萎期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季长度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在3 076 m最长,为(114.83±3.59)天。暗紫贝母株高和单叶面积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均在海拔2 371 m最大,分别为(11.00±0.70) cm和(7.71±0.87) cm2;鳞茎横轴长和纵轴长随海拔降低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均在海拔3076 m最大,分别为(10.63±0.87) mm和(12.11±0.72) mm。本研究表明,从暗紫贝母生长季长度和鳞茎大小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在2 371~3 076 m的范围开展低海拔人工种植。

%U https://bbr.nefu.edu.cn/CN/10.7525/j.issn.1673-5102.2021.05.004